「藝述」工作坊|Art is Transformation

日期

2023年6月17日 (六)


時間

下午3時至5時


地點

香港歌德學院黑盒子


主持

林欣傑


語言

廣東話


費用

免費


備註

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場地夥伴

「藝述」工作坊|Art is Transformation

 

太陽能電筒、攞你命三千... 

奇特怪異的組合,無聊得來充滿塑造性。 

你看到的太陽,在海德格眼中是一個生命循環的意義。網絡中其中一部份,也許在《The Matrix》Neo 的眼中完全是數字。 

為什麼媒體藝術硬是喜歡視覺化看不到的東西,聲音化聽不到的聲音?It’s all about Transformation?Transformation 指的是媒體本身,還是文本,還是藝術家鬼上身看到平常人看不到的東西? 

藝術家將在工作坊分享媒體藝術當中的「轉換性」和「跨越性」,作品之間的媒體互換,再和大家一同 Neo 上身,用一對奇異的眼把看到的東西分解,成為藝術創作核心的文本。 

 

* * * * 

關於林欣傑

林欣傑,媒體藝術家及策展人,藝術與科技團隊Dimension Plus共同創辦人及藝術總監,以及複合空間openground創辦人。 

作品曾於奧地利媒體藝術節電子藝術大奬(Prix Ars Electronica)、日本文化廳媒體藝術祭等國際知名藝術節獲獎,並於世界各地的美術館及藝術節展出,包括香港藝術館、日本東京新國立美術館、OK Center for Contemporary Art、比利時科技藝術雙年展、國立台灣美術館等等。

熱衷於新媒體藝術教育,一直出任各大專院校客席教學、副教授及顧問工作,並為美術館及機構策展。

 

 

「藝述」工作坊|Art is Forever

日期

2023年6月3日 (六)


時間

下午3時至5時半


地點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4樓3A號活動室 (L4-03A)


主持

Michael (VCRBase)


語言

廣東話


費用

免費


備註

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藝述」工作坊|Art is Forever

 

在溫暖和潮濕的香港,如果錄影帶沒有妥善保存,很容易會發霉或變形,甚至斷裂。

工作坊會教導大家如何進行修復,並會解釋錄影帶的內部結構。由於工作坊時間所限,我們將會讓大家體驗接駁錄影帶方法。

 

* * * * 

關於Michael

Michael畢業於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在2015年加入香港民間經典回憶資料庫VCRBase擔任錄影帶收集及修復專員至今。負責修復和數碼化各種舊式錄影帶並開拓其他舊媒體復修工作。同時亦負責會內器材維修保養,確保數碼化工作能維持下去。

VCRBase創立於2007年,最初為YouTube頻道其後亦擴展至Facebook。現時團隊有7人。VCRBase一路以來在民間收集錄影帶數碼化,從中將昔日香港電影、電視、廣告等珍貴片段重現並得以保存及傳承下去。

 

藝術家講座|香港電影的復興?由2016年說起

日期

2023年5月27日 (六)


時間

下午3時至5時


地點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放映室 (地下)


講者

譚以諾


語言

廣東話


費用

免費


備註

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藝術家講座|香港電影的復興?由2016年說起

 

近年,香港電影先後有《明日戰記》、《飯戲攻心》及《毒舌大狀》票房紀錄,亦有中小型製作如《阿媽有咗第二個》及《正義迴廊》取得佳績。這些影片與過去二十年我們看到的情況很不一樣,雖然有些影片能引進中國大陸市場上映,但主要表現突出的影片,並非以往一貫看到的合拍片。到底這佳績由甚麼因素促成?而這個由合拍片到回歸港片的轉向,又是如何形成?是次講座,講者將會由2016年說起,談及香港電影當下的小盛世。

 

* * * * 

關於譚以諾

譚以諾,影評人兼媒體研究學者,創辦書評網站微批、影評網站映畫手民及學術出版社手民出版社。現為嶺南大學數碼及創意產業系研究助理教授,主要研究範疇為華語電影、香港電影、獨立電影及媒體產業。

 

「藝述」工作坊|Art is a Journey Within

日期

2023年5月1日(一)


時間

下午6時至8時


地點

BASE(大埔藝術中心304室)


主持

陳庭


語言

廣東話


費用

免費


備註

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藝述」工作坊|Art is a Journey Within

 

藝術家佈陣,展開一場正在經驗的旅途。聲音是空間,是時間,是領航員。

而在這個顯化場域裡,可能是為了脫離偏見,也可能是為了重新發現自我;可能是為了從麻木的感覺中醒過來,也可以是為了發現尚未發現的,是為了對日常生活作出懷疑,生命不至於充滿重覆又固定...

請帶著一個意向展開這趟旅程。

 

* * * * 

關於陳庭

陳庭是一位香港藝術家、策展人,她從事影像、裝置、聲音(a.k.a. ct1993)和行為藝術,同時也是獨立藝術空間負片空間(Negative Space)的共同創辦人。陳氏的創作主要探討光學思索與當代影像。她專門通過視覺對話,連接意像與聲音形象,其實踐常常以意識流形式出現。

 

藝術家講座|開闊的陶瓷藝術——由實用、觀賞至藝術的性質

日期

2023年5月6日 (六)


時間

下午3時至5時


地點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4樓3A號活動室 (L4-03A)


講者

張煒詩


語言

廣東話


費用

免費


備註

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藝術家講座開闊的陶瓷藝術——由實用、觀賞至藝術的性質

 

社會上較多人知道陶瓷實用性的層面,生活上常使用陶瓷器皿為餐具,也有很多人欣賞陶瓷的觀賞性質,將它作為擺設,潤色生活;相比之下,陶瓷的藝術性質較為少人談論或關注;然而,藝術界別?有一群人正在努力尋找陶瓷藝術的當代性和實踐其發展的可能性。陶瓷作為一種藝術媒介,與其他媒介一樣能創造出感動人心、讓人反思的創作,藝術家以其探討所關注的議題,無論是社會上、個人或物料上的探索。

今次講座,陶藝創作人及教育工作者張煒詩將與大家分享一下陶藝的多面體,陶藝發展如何啟發她的創作。

 

* * * * 

關於張煒詩

張煒詩從事陶藝創作及藝術教育,現為香藝術學院及澳洲RMIT大學合辨的藝術文學士課程統籌及講師。張氏於2010年創辦Unit Gallery暨工作室,於2018年出版研究報告「香港本土陶瓷藝術發展新面向」。她於2019年分別發起及策劃「尋田. 探土」荔枝窩藝術計劃及「在地」陶藝節兩個項目。

張氏於2001年獲澳洲RMIT大學藝術文學士學位,主修陶藝。隨後,於2004年及2009年分別獲英國新特蘭大學藝術碩士(玻璃)和倫敦密德蕯斯大學藝術碩士。張氏於2001年獲「香港藝術雙年展」獎,於2002年獲選「藝遊鄰里計劃 II」藝術家獎。作品為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博物館及臺北鶯歌陶瓷博物館收藏。

 

「藝述」工作坊|Art is Swimming in Blue and White Series

日期

2023年4月23日 (日)


時間

下午3時至5時


地點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7 樓 19 號活動室 (L7-19)


主持

許開嬌


語言

廣東話


費用

免費


備註

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藝述」工作坊|Art is Swimming in Blue and White Series

 

是次工作坊香港當代水墨藝術家許開嬌將會教大家以毛筆繪畫精緻的青花圖案,製作充滿玩味的青花瓷作品,碰撞出意想不到的驚喜和樂趣!

 

* * * * 

關於許開嬌

許開嬌是香港新銳藝術家,尤以工筆水墨技法在紙巾上作畫最為人熟悉。許氏對日常物品情有獨鍾,擅長轉化傳統青花瓷圖案的表現形式,結合日常物件,創作獨樹一格的作品。其作品令人思考生活中尋常物件的意義,並重新探索古典藝術的價值。她於2014年獲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士學位,2017年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畢業。她曾榮獲多個獎項,作品已在本地及國際的博物館與畫廊展出。

 

 

藝術家講座|ARTitecture – 建築與藝術的複合關係

日期

2023年3月12日(星期日) 


時間

下午4時至6時


地點

香港兆基創意書院放映室(地下) 


講者

鄭炳鴻 & 史穎怡


語言

廣東話


費用

免費


備註

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藝術家講座|ARTitecture - 建築與藝術的複合關係  

 

建築應該是藝術先行還是功能先行?可以走進去的大型雕塑是屬於建築物還是藝術品?這些議題對於身處不同崗位的建築或藝術人來說,可能會有不同的定義。建築與藝術的關係從來都是複合多元的。從古羅馬年代開始,建築學已包含系統性的美學要求,期後經過了後現代解構主義對美學定義的顛覆,美感還是建築藝術的必要條件嗎?時至今日,建築與藝術的關係又可以如何定義?  

是次分享由資深建築系教授與建築/藝術人帶領,從中西古今文化中輕談建築與藝術的複合關係。 

 

* * * * 

關於講者 

鄭炳鴻 

香港建築師學會資深會員;香港及中國註冊建築師;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1a 空間主席;社區營造學社總監;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學者;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同時是城市設計、文化保育及社區參與的建築實踐者及理論家;其設計由城市衛生間到大學教學樓曾多次獲獎;亦是社會推進者,通過城市環境、社區保育及持續規劃倡導公民意識,更積極倡議石仔嶺老人院區規劃及相關建築設計;其研究成果展覽包括「人居城市」及「竹跡。築跡」;近年研究「啟德河綠廊社區教育計劃」(香港藝術發展局2013藝術教育獎及2015國際公共藝術獎),聚焦香港及華南城市都市更新過程中的文化認同及城市持續發展議題;為表揚鄭氏對促進文化保育的貢獻,獲民政事務局局長於2015頒發「嘉許狀」。 

 

史穎怡 

建築師/藝術人,2005年香港中文大學建築系碩士、2021年香港中文大學藝術文學碩士畢業。任職建築師期間活躍於藝術創作、藝展場館設計及本地/國際建築與藝術展策展工作,並曾創辦 ARTUP 藝術顧問及3fifteen 藝術空間。獲獎裝置及雕塑作品曾於本地及國際藝展展出,作品《鳴帆》及《信.念》現見於尖沙嘴科學館廣場及中環中央郵政總局。賽馬會「樂地生根」大埔/粉嶺藝展場館設計獲CHIVAS 18建築年獎設計大獎(2015)。2014年任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三角四方(1984-2044)」策展團隊成員,亦曾以展出團隊成員身分參與深港建築雙年展「城市動員」(2009)及「香港城市邊緣|理想之都」(2013)、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衣食住行」(2010)及「垂直肌理 – 密度的地景」(2018)。 

目前專注於藝術教育、策展工作及空間心理學與感知研究項目。

「藝述」工作坊|Art is Connection

日期

2023年3月18日 (六)


時間

上午10時至下午1時


地點

觀塘 榮業街6號 海濱工業大廈 13樓 E2


主持

黃譜誠


語言

廣東話


費用

免費


備註

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藝述」工作坊|Art is Connection

 

無論對自己或對人 

要有對話才能產生連結 

一個好的劇場創作也建基於此。  

是次工作坊將會從過文字、身體練習和劇場遊戲開始,誘發對話,一起建立屬於自己的小劇場 

* * * * 

關於黃譜誠 

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頒藝術學士(榮譽)學位,主修 表演。先後於香港話劇團及Atelier Theatre Hong Kong 任職全職演員。現為榞劇場全日制全方位戲劇證書課程演技及形體導師、自由身劇場工作者。 

主要參與作品包括: 香港藝術中心文化按摩師《日託夜託事務所》(導演/演出),新視野藝術節《告不可報》(編合文字創作/演出); 香港話劇劇 《言說之外》(聯合編導/演出)、賽馬會藝壇新勢力 — 藝術行×南豐紗廠:「我們之間」系列 — 《Living Up to Her》、藝術行×古蹟遊:「風平草動」系列 — 《報告1》;進念・二十面體《六種震動》;香港藝術節 X 上海話劇中心《烏合之眾》(香港、上海、漢堡)(原創音樂/現場演奏)、榞劇場《求身門事變》(導演)、《破苦尋洲》(導演)、《目的⋯地 (待定)》(導演)、《咫尺光年》(導演)。 

 

「藝述」工作坊|Art is Broken Glass on the Floor

日期

2023年3月11日 (六)


時間

下午3時至5時半


地點

一拳書店


主持

嚴瀚欽


語言

廣東話


費用

免費


備註

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藝述」工作坊|Art is Broken Glass on the Floor

 

藝術是世界的截片,在漫無邊際的時空之中以某種特定形式框定成一塊塊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片段,並且保存下來,用自身的短暫與破碎跟世人追求的所謂永恒與完整進行不懈的頑抗。詩歌作為一種精巧的藝術形式,恰如從宇宙內壁脫落的一小塊玻璃,穩穩跌落藝術家的掌心。  

 

* * * * 

關於嚴瀚欽

畢業於嶺南大學中文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碩士。偶獲詩文獎,著有詩集《碎與拍打之間》(石磬文化),另有作品散見於港、台刊物。現為中學教師、文學創作班導師、《明報》「詞中物」專欄作家。

 

「藝述」工作坊|Art is Metalworking

日期

2023年2月12日 (日)


時間

下午3時至5時


地點

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 7 樓 19 號活動室 (L7-19)


主持

吳施如


語言

廣東話


費用

免費


備註

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藝述」工作坊|Art is Metalworking

 

是次工作坊意在讓學員參與、體驗和認識例如切割、塑型等基礎金工序。每個學員於堂上完成並帶走一件飾物。

 

* * * * 

關於吳施如

吳施如,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系文學士,具三年職業金工學徒訓練,以珠寶鑲嵌和物質價值作研究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