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從表面字眼和詞義看來,「現代」和「當代」十分相似,兩者都是形容時間的詞,亦有貼近此時此刻的意思,這大概是為何人們容易將現代藝術和當代藝術混淆。然而,兩者在歷史時段、文化、概念及風格上都不儘相同。現代藝術是對傳統藝術的反思,以及對藝術界限和媒介的摸索與實驗。建基於這些實驗,當代藝術進一步挑戰各種既定概念,涉獵更廣泛的題材和媒介,以藝術為語言講述藝術家的內心或身處的世界所發生的事。
現代藝術曾經都是「當代」的,是那個時代當下發生的藝術潮流,但隨著時間推移,「現代」變成了歷史,人們轉為以當代藝術稱呼正在這個時代發生的、進行中的藝術創作。而從現代藝術過渡到現今當代藝術的期間亦有一被稱為後現代藝術的藝術形態,普及於六十年代,因為發生於近代亦有人會當中的主要流派如普普藝術視為當代藝術流派之一。
而當代藝術時期可從八十年代計起,至今近四十年,這個時期的藝術家和藝術品與我們共時共生,與過往的所有藝術時期和潮流不同,我們仍能與當代的藝術家對話,當代藝術的思潮和風格亦難以被定義,因為題材都跨越界別,時而批判,時而折衷。當代藝術不受限制,藝術家有極大的自由度。因為是當下的創作,當代藝術很多時候會回應社會時事及現正發生文化潮流,或以藝術引起關注不同議題,亦受全球化影響,作品中往往呈現各種文化融合,中西的界線愈來愈朦糊。
隨著科技日漸發達,藝術家亦會探討人類與科技的關係,能夠運用的媒介亦林林總總,例如是計算機、網絡及攝影、錄像等新媒體,近年更出現虛擬現實的技術,令藝術的可能性進一步提升。形式和風格方面,當代藝術可以非常抽象,藝術家可以自由揮灑,完全跳離傳統繪畫技法甚至不再偏重繪畫這種媒介,例如是運用現成物和裝置藝術、,專注於媒介上的可能性多於把藝術集中於要表達的主題,或是更著重觀賞者對作品的詮譯和想像。而行為藝術、公共藝術等有既定進行時間或地點的表達方式,更著重和觀賞者的互動和交流,不再是只圍繞藝術家自身的創作。
參考資料
BISHOP, Claire. Artificial Hells: Participatory Art and the Politics of Spectatorship. Verso, 2012.
BISHOP, Claire. Installation Art: A Critical History. Tate, 2011.
SALLE, David. How to See: Looking, talking, and thinking about art. W. W. Norton & Company, 2016.
WILLIAMS, Gilda. How to Write About Contemporary Art. Thames and Hudson Limited, 2014.
暮澤剛巳著,《當代藝術關鍵詞100》,2011
楊識宏,《淺談當代藝術》,2014